<xmp id="mi6mm"><table id="mi6mm"></table>
  • <table id="mi6mm"><table id="mi6mm"></table></table>
  • <bdo id="mi6mm"><center id="mi6mm"></center></bdo>
    <table id="mi6mm"></table>
    <table id="mi6mm"><noscript id="mi6mm"></noscript></table>

    釋疑“湍流”

    來源于: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發布時間:2018-07-17 16:24:34
      小字號

      什么是湍流?科普工作者往往也不能用精煉的語言向公眾說明。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量子物理學家R·費曼(1918-1988年)稱,湍流為“經典物理學尚未解決的最重要的難題”??茖W家們對它望而生畏,于是,湍流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undefined

      實際上,我們對湍流并不陌生。當我們在空中旅行時,經常會遇到不穩定氣流,從而導致飛機的起伏和顛簸。為了安全起見,乘務員就會提醒你必須系好安全帶。其實,這就是飛機周圍的湍流在作祟。湍流現象在自然界、工業裝置和日常生活中也比比皆是,比如大氣中的亂云飛渡、河流中的險灘急流、熱電廠上空的滾滾濃煙、在動脈中流動著的血液等。

    知識鏈接

      水體、大氣和等離子體這樣的流體介質可以有兩種運動狀態:一種是層流,盡管介質的分子仍是無規則運動的,但流體團卻在做有規則的運動。所以,你可以看到清晰的流線圖像;另一種就是湍流,這時,介質的分子和流體團都在做無規則運動,所以,其跡線會纏繞成一團亂麻。早在500 多年前,達·芬奇就已經洞察到湍流的基本特征,并形象地描繪出湍流的素描圖像。

    undefined
    達? 芬奇的湍流素描圖像

      1883年,英國力學家O·雷諾做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實驗。他在圓管流動中注入纖細的染色液體,發現圓管流速較小時可以保持層流狀態,色線清晰可見;然而當流速達到臨界值后就轉變成湍流狀態,色線就迅速擴散開來了。他還給出了劃分兩種狀態的臨界雷諾數 Re=UR/v 約為2300。其中,U為流速,R為圓管半徑,v為流體黏度。實際上,這個代表慣性力和黏性力比值的雷諾數,是流體團之間約束程度的度量。雷諾數愈大,意味著流速快、黏度小,流體團就愈能擺脫約束并發生混亂運動;反之,雷諾數愈小,就意味著流速慢、黏度大,流體團就只能循規蹈矩地做規則運動了。雷諾的開創性工作,推動了眾多力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努力探索湍流的奧秘。

    undefined
    流體團無規則運動的湍流(Van Dyke 1982)

    undefined
    有清晰流線的層流(Van Dyke 1982)

      因為湍流中的流體團處于混沌運動狀態,在流場中的物理量都隨時空發生著不規則的變化,如何表征湍流場,是對科學家的挑戰。20世紀30年代,英國力學家G·I·泰勒發展了湍流統計理論,他用隨機變量的矩(包括均值、方差、偏度、平坦度)和相關參數來描述湍流場及其演化,這些量對應于物理上的平均速度、湍流度、對稱性、間隙性、雷諾應力等。細致觀察湍流可以看到,湍流是由無數大大小小的不同尺度的渦團組成,外加的能量從大尺度的渦團輸入,然后不斷輸送到小尺度的渦團中去, 最后破碎成更小的渦,以熱的形式耗散能量。1941年,A·N·柯爾莫戈洛夫提出了能量級串的假定,并進一步給出了均勻各向同性湍流的普適能譜。

      另一方面,1940年代,英國物理學家A·A·湯森從間歇現象預見到湍流中能具有大尺度結構。到20世紀70年代由于流動顯示技術的發展,人們通過實驗發現在混合層、尾流和邊界層等處于不規則運動的剪切湍流中,仍然可以觀察到相對有序的大尺度結構,如:旋渦發生、卷吸和合并,高/低速條帶和發卡渦的猝發,湍流斑形成等,所以,湍流是一種兼有隨機的統計行為和擬序的相干結構的流動狀態。

    undefined
    高雷諾數的混合層的旋渦卷并(Brown & Roshko 1974)

    undefined
    湍流邊界層中的條帶結構(Kline 1967)

      湍流的最大危害是增加飛行器、高速列車和汽車等的阻力,我們的飛機就要消耗更多的燃料。所以,飛機設計師就要千方百計地進行減阻,比如可以采用層流翼型,可以用邊界層吹吸來推遲轉捩,可以應用仿生原理采用縱向小肋或鋸齒狀蒙皮,可以加注高分子聚合物來達到減阻的目的。

      顯然,減阻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粗略估計,減小一個阻力點(阻力系數減小0.0001)可以增加8位乘客,減阻10% 可以使波音客機每年節油數百噸,航空公司提高利潤40%,等等。同樣的,我們發現,高速列車的噪聲源來自于車頭的膨脹壓縮波,車身的速度剪切和車尾的旋渦脫落, 從而可采取相應措施以降低氣動噪聲,減輕對環境影響。

      人們也常常需要在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利用湍流的長處,如:在燃燒器中可采用大速差/偏置射流噴注燃料,通過強剪切產生旋渦和湍流,延長駐留時間,增強摻混,提高燃燒效率;在夜間和陰天,大氣邊界層往往處于穩定層結狀態,只有當足夠強的寒流到來,近地層的大氣才能打破穩定層結并轉變成湍流狀態,濃重的霧霾才能煙消云散。所以,在燃煤和尾氣嚴重污染得到根本治理以前,我們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天氣也就不奇怪了。更饒有興趣的是,布滿小凹坑的高爾夫球,可以通過產生湍流推遲轉捩以減小前后壓差阻力,所以,運動員一桿可以擊出250 米的遠距離。

      一個多世紀以來,我們已經看到人類在湍流研究領域的巨大進展,不僅對于湍流的認識得到了深化,而且已經轉化為許多實際應用,正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比如,今天我們可以乘坐波音和空客飛機,在十數小時內到達世界各地,基于雷諾平均方程的湍流模型理論在飛機設計中的作用功不可沒。以上事實表明,我們完全不必像上個世紀的流體力學家H·蘭姆那樣悲觀和無望。今天,我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科學認識,E 級超級計算機即將問世,大渦模擬技術日趨成熟,高參數實驗裝置和先進測試技術正在不斷取得新進展。所以,在21 世紀,我們對攻克“湍流”這一個經典物理學的難題,揭開她的神秘面紗,應該更加充滿信心。

    知識鏈接

      層流與湍流的本質差異是什么?眾所周知,流體在運動過程中,相鄰流體之間會發生動量、能量和質量的交換和輸運。在層流狀態,這種輸運主要通過無規則的分子運動進行,在湍流狀態,則通過無規則的流體團運動進行。由于每個流體團包含了千萬個分子,承載著更多的動量、能量和質量,所以,湍流用“集裝箱”方式輸運的效率極高,以渦粘性、熱擴散、質量擴散系數表征的輸運能力可以是層流狀態的千萬倍,尤其是湍流大尺度擬序結構的參與,可以極大地影響輸運過程。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可以通過主動和被動控制湍流,除弊興利,造福人類。

    (作者簡介:李家春,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F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學工程科學學院院長。)

    四房五月天
    <xmp id="mi6mm"><table id="mi6mm"></table>
  • <table id="mi6mm"><table id="mi6mm"></table></table>
  • <bdo id="mi6mm"><center id="mi6mm"></center></bdo>
    <table id="mi6mm"></table>
    <table id="mi6mm"><noscript id="mi6mm"></noscript></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