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mi6mm"><table id="mi6mm"></table>
  • <table id="mi6mm"><table id="mi6mm"></table></table>
  • <bdo id="mi6mm"><center id="mi6mm"></center></bdo>
    <table id="mi6mm"></table>
    <table id="mi6mm"><noscript id="mi6mm"></noscript></table>

    全國青少年科普閱讀行動“科學星主播”主題活動之尹傳紅老師領讀

    來源于:知力君
    發布時間:2023-01-29 15:57:34
      小字號
    知力君發現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尹傳紅
    發表在《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2016年1月刊的文章
    《由雪引發的科學實驗》
    與楊振寧的《對稱與物理》
    肯尼思?利布雷希特
    《冰的形態發生:雪晶中的物理學》
    并列成為
    全國乙卷實用類文本閱讀的三則材料

    知識就是力量,講中國科學故事。大家好,我是《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的領讀者尹傳紅。? ?


    6月7日上午,2022年全國高考拉開帷幕。很榮幸,我撰寫的《由雪引發的科學實驗》,連同楊振寧先生的《對稱與物理》、利布雷希特的《冰的形態發生:雪晶中的物理學》三篇文章節選,作為全國高考乙卷中的閱讀材料,出現在高考語文考題中。很多朋友在表示祝賀時還打趣說,本屆高考學子如果提前看到這幾篇文章,或許就可以更加氣定神閑地答題了。

    我創作的這篇作品,發表于《知識就是力量》雜志2016年第1期。它講述的是,千百年來,人們不只是欣賞雪這個“冬之精靈”的飄逸、純潔與美麗,也有人注意到它的奇特形狀。為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先人們在放飛想象力的同時,也以實際行動進行了探索。

    譬如寫到,一片落在衣服上的雪花,引發了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的思考:它為什么會呈現出六角形的幾何形狀?如果這跟“材質”無關,那么又是怎樣的一種機制促成的呢?也講到,在顯微鏡發明之后,雪花成了大受歡迎的觀察對象。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胡克由此對雪花晶體結構進行了闡述,這被看作是人類首次具體記錄雪花的形態。

    雪花六角形的秘密,是伴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而被逐漸揭開的。如今我們大致了解,雪晶的基本形狀主要取決于云層中的溫度,雪晶的結構則更多地取決于過飽和度,即取決于生成速度??傊?,同水汽凝華的結晶習性有關。

    對于這道高考語文試題,我想,出題人出題的初衷,并非是要單純考查考生們對雪花形狀相關知識的了解。其著眼點,應是如何從觀察、思考中發現問題,并運用科學思維探尋現象背后的本質,變“未知”為“已知”。這樣的一個探索過程,往往也是科學精神的彰顯。

    我寫的《由雪引發的科學實驗》一文,最初呈現于《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的一個欄目,這個欄目的名稱,就叫“探索發現”。

    40多年前,我是《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的一個癡迷的小讀者,一直以來也把它看作是引導少年時代的我走進科學世界的一個重要啟蒙者。真沒想到,多年之后,我會成為這本雜志的編委和專欄作者,并因2022年高考又一次結緣。

    知識有魅力,科學真奇妙!

    特別感恩與《知識就是力量》的一次次相遇,非常高興與青少年朋友們分享! ?



    四房五月天
    <xmp id="mi6mm"><table id="mi6mm"></table>
  • <table id="mi6mm"><table id="mi6mm"></table></table>
  • <bdo id="mi6mm"><center id="mi6mm"></center></bdo>
    <table id="mi6mm"></table>
    <table id="mi6mm"><noscript id="mi6mm"></noscript></table>